湖滨区:擦亮教育名片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发布日期: 2023-08-11 02:11:10 来源: 三门峡网

湖滨区交口乡杨家沟小学课后服务社团活动航模展获奖。李琼 摄

德馨苑小学陶艺社团的孩子们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制陶。 陈征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美好期盼,湖滨区教体局坚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聚焦“公平、质量、配置、引领”,多措并举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扎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成果,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奏响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强音。

重投入 优布局

确保教育投入稳增长

该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逐步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逐年提高,义务教育实现了适龄儿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打了一场漂亮的教育均衡“攻坚战”。

“让老百姓不再为‘择校’而纠结,不再为‘学区房’而苦恼,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湖滨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曹俊梅在谈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时如是说。事实上,这也是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心愿。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该区从财政、保障机制上予以大力支持,经费投入连年增长。2022年,教育总投入31649万元,每年教育投入比例均为全区行业部门之首;投入17935.39万元进行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增配;投入294万元建成双重预防体系全覆盖,更新维护安防设备,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校园安全网络体系。

大手笔投入建设,让学生“有学上”。该区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突出问题,在城区内扩容,向城区外疏解。2017年以来,新建滨河小学、德馨苑小学,扩建市一小、市三小教学楼,改造市六小、市四小综合楼,新增建筑面积32591平方米,教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2023年春季,实施滨河小学改扩建项目,成为今年区政府民生实事之一。目前,该项目正在平稳有序施工中,将新增教室20个,新增学位660个,预计今年9月可全部完工投用。

在这些不断增长数字的背后,一所所窗明几净、设施优良、功能完善的学校拔地而起;乡村儿童吃上了热乎乎的营养餐;有朝气、有干劲并愿意为教育事业付出青春的优秀青年教师主动走到乡村讲台;城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水平大幅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得到的关爱不断增加,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

深改革 激活力

强化多方建设促提升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成为湖滨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这需要智慧,更需要魄力。该区将办学条件优越、师资优质、教育质量优良的“三优”标准作为教育跨越发展的工作目标,高起点要求、高标准推进。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近年来,湖滨区先后投入资金985万余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师生营养改善和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投入80余万元改造德馨苑小学食堂,600余名学生受益;投入400余万元,改善城市和农村学校供暖设施,让学生冬天在温暖的教室里上课。同时,为全区各学校装配教学仪器,建设多功能录播教室、心理咨询室、劳动实践实验室等。购置计算机626台、一体机172台、图书23030册。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以及有线、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100%。

提升教师素质,激发教育活力。该区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先后招录152名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力量。推动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整体优化。重点向体、音、美专业倾斜,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积极推行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对交通条件差、工作环境苦的农村教师,分别按照每月200元、300元和5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按照每人每月基本工资的15%—25%进行补贴。

欲强教,先强师;欲育人,先育己。湖滨区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三抓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大力倡导教师争做“四有”教师、人民满意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外出考察学习,线上线下全系统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积极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积极组织相关股室负责人赴洛阳市考察学习集团化办学经验。今年秋季准备强校带弱校,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校主动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整合优势资源,让湖滨教育迈上一个更高、更有特色的层次。

为助推教育均衡发展,湖滨区秉承“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教育理念,多举措打造教育品牌、教育精品,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从规范健全制度机制入手,区教育系统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在深化教学教研各项活动中,推行“股级干部述职评议”“校长讲课”“班主任管理班级星级达标”“教师赛课”等系列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探索推进“1+N”办学模式,强力推动大教研一体化建设,整合成立3个教研协作区、11个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以“三年质量提升计划”为导向,推进中学“学—讲—练—测”、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建立“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教研共同体,尝试新型教学研究共同体;整合成立东部教研协作大区、西部教研协作大区和初中教研协作区,切实做到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双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牵头立项市级以上教改科研课题32个,共建共享优质课堂教学资源,整体提升城乡教育教学质量。

促公平 优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出实招

该区积极落实公平就学政策,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所有城区学校均接受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以入特校就读、在普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资金1625.2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6703人;投入286.37万元,为4023名贫困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

区教体局坚持以提升家长教育理念、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为目标,逐渐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思想重视、各司其职、社会支持、家长主体的社会化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通过家委会、家长会进行家庭教育和“双减”政策的宣传解读。发挥教育系统人才资源优势,前往社区家长学校开展优质教育服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理念先进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为解决家长中午接送难问题,2022年以来,湖滨区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午间集中配餐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对辖区3所学校进行集中配餐,实施试点学校午餐配餐服务,累计1000余名学生享受午间托管。今年秋季开学还将增加两所学校开展午间托管,进一步推行“官方带娃”模式。

创机制 拓内涵

促进优质均衡见实效

该区在开展教育综合改革时,非常注重办学特色的打造。一直以来,湖滨区都在全面构建系统化、科学化、品牌化的特色课程体系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为打造高质量教育新生态,一批教育质量高、具有特色品牌的学校逐步显现。市一小、市六小以“足球”为依托的体育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市二小建成资料翔实的校史馆,充分彰显了学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市四小以黄河岸边学校区位优势打造“砥柱文化”,培养砥柱精神少年;滨河小学依托天鹅文化,培育“天鹅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飞翔的小天鹅;德馨苑小学精心打造21个社团,涉及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运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参与率达100%;交口乡杨家沟小学开设航模社团,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求新、求变、求精,培养了一批“小飞行员”“小机械手”,提升乡村孩子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高庙乡大安中学以传承黄河文化为主题,开设黄河龙舞、红绸舞、黄河合唱、黄河泥塑等10余个特色社团。

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各学校在作业辅导的基础上,开设非洲鼓、陶艺、沙画、书法、轮滑等体艺社团210余个,使每名学生能够培养1至2项特长。本学期,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参与率99.5%,持之以恒落实好“双减”工作,切实有效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学生课业负担。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销转率达到95.7%。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将下大力气巩固并扩大均衡教育创建成果,围绕标准化学校建设目标,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大限度提高湖滨教育的社会满意度。”曹俊梅说。

立足新起点,谱写新华章。湖滨区以实现教育优质公平惠民、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进,为打造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湖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