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近30%,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领域。
(资料图)
8月25日,工信部牵头联合多部门分别发布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四大重点原材料行业的稳增长文件,并明确了上述行业在2023至2024年的发展目标。
在当日召开的原材料行业稳增长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表示,目前原材料工业整体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新材料占原材料工业比重超15%,绿色建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但当前原材料工业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不仅国内需求仍然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而且传统产品过剩问题犹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接下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加强工作协同,强化服务指导,切实抓好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促进锂等重点资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细化文件也正在研究制定,后续有望加快出台。
钢铁行业重申“巩固去产能成果”
受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效益自去年以来出现了大幅下滑,严重冲击了行业发展信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91.3%,2023年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18.7亿元,同比下降97.6%。
常国武指出,钢铁行业仍面临传统市场需求恢复不足、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业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难,运行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保持行业稳定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钢铁方案》)提出,2023年,钢铁行业供需保持动态平衡,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行业研发投入力争达到1.5%,工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2024年,行业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钢铁方案》更加聚焦今明两年的行业发展的小周期,既立足当前发展现状,又顺应了行业发展周期规律,对于钢铁行业稳增长起到了很好的牵引作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2023年着力抓好供需、投资、效益、研发投入和工业增加值等五个关键点,稳定行业发展预期,树立投资和升级改造信心;2024年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需求不足的矛盾,《钢铁方案》提出,将扩大重点领域消费需求。支持钢铁企业紧扣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兴产业需求,对接各地“十四五”相关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全力做好用钢保障。建立深化钢铁与船舶、交通、建筑、能源、汽车、家电、农机、重型装备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机制,开展产需对接活动,积极拓展钢铁应用场景,加快研发推广新材料、新品种。
不过从生产端看,钢铁产能仍在保持同比增长。1-7月,中国粗钢产量62651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7月份粗钢产量9080万吨,同比增长11.5%。
本次《钢铁方案》也重申了“巩固去产能成果”,要求持续巩固提升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能评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
“巩固去产能成果重申了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红线要求,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范铁军告诉记者,粗钢产量调控事关企业生产、行业发展,具体政策措施的可预见性、可持续性,尤其是及时性对行业调控的稳定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因此,建议进一步明晰粗钢产量调控阶段性目标和期限,并以发展质量为评价标准,不断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措施。
正在研究制定《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同样受到需求不足拖累的还有建材行业。今年上半年,建材行业总体呈现增速减缓态势,增加值低于工业、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均有所下降,行业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解释,建材行业当前增速减缓既有下游需求不足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不够的原因,目前建材行业增长仍主要依靠水泥等传统产业,水泥及水泥制品营业收入占建材行业收入的近40%,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比仍较低。
“随着发展方式转变,需求结构升级,建材行业已进入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水泥等传统建材产品需求量呈现稳中缓降的态势,绿色建材、矿物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新兴建材产业加快发展,这是行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邢涛说。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建材方案》)也已明确,2023年至2024年,绿色建材、矿物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直接拉动绿色建材消费超过200亿元,电商平台销售达到23.4亿元。
在这其中,绿色建材下乡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了解,今年的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已经拓展到江苏、河南、广西、河北、江西等12个试点地区,今年上半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已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邢涛回应记者称,目前已经先后批复浙江、山东等12个活动试点地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消费券等形式促进绿色消费,鼓励骨干企业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鼓励电商平台设立绿色建材产品专区,有效推动绿色建材生产、认证、流通、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据工信部初步统计,2023年1-7月,绿色建材营业收入和电商平台销售额均同比增长20%以上,纳入活动范围的获证企业4400家,累计发放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7698张,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倍和1.2倍。
值得注意的是,《建材方案》已经明确将健全绿色建材产品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扩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范围,建立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数据信息采集机制,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同时,结合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和政府采购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引导建材生产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力争到2024年底,增加绿色建材获证企业1500家以上,绿色建材获证产品3000种以上。
“为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我们正在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邢涛透露,《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拟重点从推动产业转型、加快应用拓展、优化产业生态三个方面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未来将在发展基础好的地区,依托优势企业,充分用好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打造一批绿色建材生产集群。支持开展绿色建材乡村应用典型示范,鼓励农房改造、农业基础设施等率先使用绿色建材。
推进开工一批“降油增化”项目
石化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型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关乎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指出,2023年上半年,石化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企业效益同比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均超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行业压力凸显,稳增长任务艰巨。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石化化工方案》)明确,2023年至2024年,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15万亿元,乙烯产量超过5000万吨,化肥产量(折纯量)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便是《石化化工方案》的重点任务之一。有关部门将强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重大工程任务调度,推动5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同时,加快重大石化项目论证,推进开工一批“降油增化”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新建项目环保应达到绩效分级A级指标要求。
兴业证券近期发布的《石化装备行业研究报告》解释了“降油增化”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需求水平较高,炼厂产品结构以成品油为主,化工原料产能较少。然而,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催化下,化石燃料整体需求的下降已成定局。与此同时,我国化工品需求仍将长期保持增长。我国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及高端化工品存在着自给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应化工原料产能亟待提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当前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高端石化产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尚无法满足需求,产品结构优化、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减的任务仍然艰巨。
在此背景下,“炼化一体,降油增化”成炼厂主流趋势,推动炼化产业链持续延伸。工信部去年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就已提出,到2025年,“减油增化”应取得积极进展,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以下。
而随着原料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下游需求的稳定增长,各项化工原料产能均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石化市场预警报告2022》,预计2022-2026年间,主要化工原料仍将保持较快的产能扩张速度。预计到2026年,全国乙烯年产能将达6996万吨,丙烯年产能将达8507万吨,纯苯年产能将达2790万吨。
加快引导有色金属企业集聚
相比于其他几大重点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由于其突出的战略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2年的行业收入规模更是首次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表示,尽管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总体处于平稳状态,但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全球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造成的市场预期不振,导致国内外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震荡回落,挤压了产业的盈利空间。同时,交通运输、建筑地产、能源电力、电子信息、民用消费品等传统领域的有色金属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而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却在不断上升,对行业运行造成的压力逐步增大,行业稳增长任务艰巨。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有色金属方案》)提出,力争2023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左右、2024年增长5.5%以上。2023年至2024年,铜、铝等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5%左右,铜、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供需基本实现动态平衡,铜、铅等冶炼品单位能耗年均下降2%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有色金属方案》指出,将引导铜、铝、铅锌、镁等行业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资源开发和冶炼骨干企业;培育铜、锂、镍、钨、锑等重要有色金属产业链“链主”企业,从资源配置、品牌价值、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对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目前,推动要素资源进一步向这些优势企业集聚的条件已经具备,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和冶炼的集约化程度,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葛红林表示,随着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锂、镍成为市场关注度很高的“新能源矿产”。我国有关企业抓住历史性机遇,在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方面超前布局,一举赢得发展先机,不仅占得了全球优质的锂矿资源,而且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形成了技术优势。通过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常国武透露,接下来,工信部将制定促进锂等重点资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重点地区制定资源产业规划和资源开发项目清单,加强要素保障和预期引导,搭建上下游供需对接平台,防范价格大幅波动。
关键词: